秋意渐浓,爱与希望同行。在校团委的统筹规划与“小橘灯”助残志愿服务品牌的理念引领下,各院系近期持续开展关爱孤独症群体的系列行动,以温情陪伴与专业支持双轨并进的方式,与市内多家特教机构形成深度联动,共同构建起具有温度、厚度与深度的助残服务新生态,为“心青年”铺设一条充满阳光的成长之路。
在唐山容大特教中心揭牌“唐山市孤独症教育康复培训中心”之际,隋春玲教授开展专题培训与教研指导,为特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。隋教授围绕孤独症谱系特征、认知误区及行为支持策略等核心内容进行系统讲解,将前沿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,帮助教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。在教学观摩环节,她深入课堂观察教学实况,针对课程设计提出专业建议,重点关注个别化支持策略的实施效果。

在教研座谈会上,隋春玲教授引导教师开展教学反思,通过“目标—实施—评估”的系统分析,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。她以专业视角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环节,完善教学策略,展现出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。此次专业指导活动构建了理论培训、课堂观察、教研反思三位一体的专业成长模式,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,也为培训中心的师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,体现了专家引领在特殊教育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作用。


在专业支持稳步推进的同时,校团委指导下的“小橘灯”助残志愿服务也同步展开。近日,文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走进思达教育集团,开展主题为“愿以长情陪伴,静候暖阳花开”的志愿服务活动,以青春之名践行陪伴之诺,为“心青年”送去温暖的社会关怀。

活动前期,志愿者们接受了系统培训,从孤独症的基本认知到“心青年”的行为特点,志愿者们认真聆听、用心理解,为后续互动做好充分准备。活动当日,志愿者们两人一组,与“心青年”结成陪伴对子,共同完成老师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半日计划。从学习擦窗台、拖地等生活技能,到共同创作手工作品;从初识时的腼腆问候,到协作中的默契配合,每一个片段都是信任在悄悄生长。志愿者们见证了他们从沉默到主动分享的转变。手工彩绘中绽放的想象力,劳动过程中展现的认真模样,成为这段旅程中最动人的诗行。志愿者的耐心与真诚,如春风化雨,悄然融化“心青年”内心的孤独壁垒,搭建起一座从心灵到社会的桥梁。

从容大特教中心的专业教研到文学院青协的志愿陪伴,校团委以“小橘灯”品牌为纽带,整合资源、双轨并行,逐步构建起具有温度与深度的助残服务体系。专业机构提供科学支撑,志愿服务传递人文关怀,二者相辅相成,共同为孤独症群体营造更加包容、友善的成长环境。接下来,校团委将继续深化“小橘灯”品牌建设,拓展服务内容、完善支持机制,持续推动青年志愿者与专业机构协同发力,以青春担当照亮每一个“特别的孩子”的前行之路,让善意如灯、温暖长明。我们坚信,每一份专业的探索都将夯实前行的道路,每一次温暖的陪伴都能点亮心灵的灯火,当专业与情怀交织,必能汇聚成照亮孤独症群体未来的璀璨星河,陪伴每一个特别的孩子,驶向属于他们的明亮远方。